出版社要闻

【庆祝建社40周年系列活动报道五】地大社出版的图书《锦绣山河》读书分享会在京举办

来源:珠宝文化中心 作者:武慧君发稿时间:2025-09-16浏览次数:

(通讯员 武慧君)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建社40周年之际,系列活动陆续开展。9月10日教师节当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陈华文老师应北大纵横“作者面对面”系列活动之邀,在北京举办第927期读书分享会,围绕其新出版著作《锦绣山河:生态文化阅读手札》(出版: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选题策划:张琰;责编:武慧君),做了题为《眼里有山河 心里是中国——从新书<锦绣山河>到生态主题绘本创作的拓展》的讲座交流。交流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仅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次深度对话,也是服务公众的学术文化交流,为地大出版社40周年社庆增添了新的文化亮色。

《锦绣山河》于2025年7月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收录51篇生态文化与文学主题的阅读笔记、言论及随笔,分为“生态文化观察”与“生态文学品鉴”两大板块。第一部分以历史与现实为经纬,深入剖析生态问题与文明演进的内在联系,从“天人合一”的传统智慧延展至当代生态实践,深刻阐释“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逻辑;第二部分则聚焦文学领域,通过细腻的文本解读,挖掘作品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与时代气象。

该书最大亮点在于提出了“生态文化与生态文学恰似根系与枝叶”的创新观点,强调生态文化是生态文学扎根的土壤,生态文学则是生态文化向上生长的表达,二者相互滋养,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图谱。

著名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评价该书“跨越古今、融通理论与实践”,既是一部具有学术深度的评论专著,更是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这一时代命题的精神回应。人民文学奖得主、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主席陈国栋则认为,《锦绣山河》倡导“理念—表达—传播”的闭环思维,对推动生态文化传播与创作具有现实意义,实现了个人阅读与全民阅读推广的有机融合。

陈华文老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十余年来深耕生态文化与文学评论领域。2019年,他出版《山河气韵:书香视野中的生态文化》,并获得湖北省文艺精品创作项目资助;本次推出的《锦绣山河》作为其“姊妹篇”,进一步拓展了学术视野与表达维度。不仅如此,陈华文还积极探索生态文化的视觉化叙事,带领学生成立山河网络工作室,不仅致力于书写,更以绘画展现生态故事,书中部分精妙插画即出自团队之手。

《锦绣山河》自出版以来,已引起《中国环境报》《中国自然资源报》、科学网、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网、湖北日报网、湖北文艺网、武汉广播电视台新媒体等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此次在京举办的读书分享会,既是对生态文化建设的一次有力推进,也是对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建社40周年的诚挚献礼。

陈华文表示:“生态文化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远征。未来我将继续记录时代变迁,回应现实关切,用文字和图像传递山河之美、中国之魂。”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建社四十年来,始终以推动地学知识传播与科学文化传承为己任,并致力于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聚焦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锦绣山河》读书分享会在京成功举行,是我社践行“普及地学知识、服务社会大众”宗旨的又一体现。

Copyright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