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要闻

我社4种图书被推选为2024年“国家级优秀海洋图书”

来源: 作者:韦有福 韩骑 周豪发稿时间:2024-12-20浏览次数:

(通讯员 韦有福 韩骑 周豪)近日,在中国太平洋学会开展的国家级优秀海洋图书(期刊)推荐与推广活动中,我社出版的4种图书《莺歌海盆地晚中新世源-汇系统约束下大型浅海重力流沉积机制》(责任编辑:韦有福)、《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回顾与展望》(责任编辑:韦有福)、《台风影响下北部湾智慧海洋牧场研究》(责任编辑:韩骑)、《中国典型河口潮间带沉积物的百年演变特征》(责任编辑:周豪)被评选为2024年度“国家级优秀海洋图书。该活动根据国家海洋局、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由海洋主管部门同意组织实施,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批最好的、最有价值的海洋读物,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海洋保护意识。

四种获奖图书情况如下:

作者:王华 谢玉洪 陈思 等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该书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长期密切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出版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浅海外陆架海底扇水道重力流发育机制与储层非均质性表征”(U19B2007)、“中国海油南海油气能源”院士工作站“莺歌海盆地深部流体幕式活动历史:来自方解石和伊利石年代学的约束”(42072142)的支持。

该书聚焦海洋石油开发的三个主要的科学问题与勘探难题,以莺歌海盆地黄流组浅海重力流沉积为研究对象,为深化理解浅海重力流体系和低渗透储层的特征、成因和形成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该书成果将对我国南海西部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和其他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实践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为地质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为我国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作者:汪贵锋 秦菡 王子雯 黄仕锐 覃茂刚 作者单位: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院

“南海油气”丛书分《南海油气地质概况与资源基础》《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回顾与展望》《南海油气工业利用与发展》三册。该书主要介绍了海洋油气产业的上游部分,详细介绍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特点,描述了我国在南海油气勘探开发成果、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动态及先导试验区的建设进展、海南岛周边重点油气项目建设等情况,从政策、地理位置等方面指出我国南海油气勘探开发的独特之处,梳理总结了我国南海油气勘探开发起步与发展的艰辛历程,详细分析勘探开发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展望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前景,并提出可行建议,可为政府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参考。通过该书,读者可触摸到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行业发展的历史经纬,了解现状并对发展前景充满期望和信心。

作者:许贵林 邬满 陈波 等 作者单位:由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主导

该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了北部湾智慧海洋牧场的建设基础,包括海洋环境、台风灾害概况、功能区划、渔场养殖及智能化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中篇介绍了智慧海洋牧场建设的关键技术,如海底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水动力数值模拟模型、海洋大地测量设备研制及全域时空北斗网格码的网格化算法等。在该技术支撑下,建立陆海综合体海洋牧场监测预警框架体系,统筹和处理陆海资源,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空间”等信息。下篇介绍了技术集成平台和应用情况,并以钦州大蚝养殖为例,阐述了北部湾慧海洋牧场监测预警平台在科学养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大蚝养殖从落后的粗放型向现代化精细管理、智慧渔业转变。

作者:高茂生 侯国华 刘东艳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潮间带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动态交会区域,具有重要的资源、生态与环境价值,倍受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潮间带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生态环境现状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空间、生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对潮间带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至关重要,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该书是我国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海洋地质保障工程等政策支持中最新分析研究成果,是一部关于我国主要河口潮间带沉积物本底调查与研究的环境地质类专著,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全书共分9章。前8章详细论述了河口潮间带沉积物柱状样品采集过程与方法、河口潮间带沉积特征、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物营养盐特征、有机污染物特征、沉积物本底特征,第9章在本底特征基础上,重点开展了河口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质量本底评价。该书为合理开发利用河口潮间带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如何做好地质调查、监测和综合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也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Copyright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