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教育部将建立激励机制,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作为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项目,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使课程教材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是人类文明成果、民族优秀文化、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中小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基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程体系,一大批全面体现德育要求、反映人类文明成果的教材深受广大师生喜爱。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受相关制度、政策的制约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课程改革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课程教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此,《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更加强化课程教材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经验的紧密联系,更加突出时代性,增强适宜性,提升课程教材的现代化水平,突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周期修订制度,既保持课程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又随着社会科技发展而与时俱进。 此外,《意见》还明确,要进一步加强教材使用管理,根据国家教材选用的有关规定,严格规范教材选用程序,保证教材选用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提高选用教材的适宜性。探索建立教材选用评估制度,定期对教材选用情况进行评估;制定教材更换的管理办法,保证教材使用的相对稳定性;坚决清理未经国家审查的国家课程的教材和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的地方课程的教材;加强对校本课程教学材料开发与使用的指导。 事实上,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材周期修订制度。以日本为例,新的课程标准每10年更新一次,一些局部的修订也是不间断的。在美国,有的学区采用每6年为一个教材修订的周期,但每年启动不同的学科修订计划。比如,今年是启动数学修订,6年后完成修订;明年可能是启动语文的修订……如此周而复始,不断更新教材。教材修订的过程是:分析回顾、课程修订、选用教材资料、实施执行、检查调整。周期修订保证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也是对课程实施周期性监督检查。
Copyright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