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English  |  社情一览  |  编辑风采  |  书海遨游  |  投稿须知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出版政策  |  联系我们
 学校科普作品创作与出版研讨会顺利召开
信息来源:科学技术出版中心   发布时间:2023/07/05 17:03:59浏览次数:

6月30日,学校科普作品创作与出版研讨会暨第二期地球科学科普图书创作与出版基金启动会在南望山校区北四楼(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科普作品创作与出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总结科普创作与出版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建立健全科普作品创作与出版的体制机制,打造科普作品创作与出版融合发展平台,推动学校科普事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学校在地球科学领域的科普影响力。本次会议由学校科学技术发展院(以下简称“科发院”)和出版社(以下简称“出版社”)共同举办,出版社承办。

下午2点30分,会议如期开幕,科发院常务副院长胡祥云,出版社社长江广长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党委宣传部图书档案与文博部、地球科学学院、环境学院、海洋学院等10余个二级单位的领导或代表,以及童金南、李江风、李长冬等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4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相关事宜。

与会人员合影

出版社社长兼党总支部书记、总编辑江广长致开幕词。他首先代表主办方对与会的领导和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简要介绍了出版社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出版社科普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出版社作为学校的二级单位,立足出版主责主业从实际出发,抓住机遇,服务学校,助力学校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他指出,本次会议积极响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的“双翼理论”,希望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为“科普作品创作与出版高质量发展”建良言,为“学校科普事业深度融合发展”献良策,各方齐心聚力,共同推动学校科普事业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为学校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添砖加瓦。

出版社社长江广长致开幕词

何清吟和舒立霞分别代表科发院和出版社,向参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介绍了学校层面和出版社层面的科普作品创作与出版的相关形势和取得的成绩。何清吟以《凝聚力量,促进科普图书创作出版》为题,以“两翼论”的指导思想为前提,讲解了国家促进科普作品创作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介绍了各项科普作品奖励和资助的申报途径,并阐述了学校科普工作现状及规划,介绍了学校对科普作品资助的方向和申请的相关流程和方式,提出科普图书创作与出版要从科技工作者、管理者、图书编辑、出版社四方面发力,凝聚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科普图书创作与出版。舒立霞以《科普图书出版情况分析报告》为题,详细介绍了出版社近年来在科普图书出版领域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重点阐述了科普图书在出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重难点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各领域专家学者为出版社的科普板块多提意见和建议,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打造科普领域的精品力作。

何清吟作报告               舒立霞作报告

开幕式和举办方对大会作工作报告后,会议依次进行主题报告、圆桌会议两个环节。

主题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李长冬教授作了题为《地质灾害科普创作进展与体会》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地质灾害科普领域作品创作的历程,并以自己带领团队进行科普作品创作的实例讲述了科普作品创作的艰辛与不易。他指出,科普工作应立足于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科普作品应该是读者都能看得懂并乐于去阅读的读物。他强调,科普作品作为向大众传递科学文化的载体,一定要具有科学性、科普性、趣味性、通俗性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信息与工程学院刘福江副教授作了题为《新时期“研学实践教育产品+出版发行”新模式探讨》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解读了最新科普政策,讲解了研学实践教育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实现路径和方法。刘福江副教授多年来从事科普工作,积累丰富了科普工作经验,他认为科普工作应把自然当课堂,把世界当课本,需要乐于奉献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态度。他提出的“研学实践教育产品+出版发行”新模式正是让科普作品从出版的角度出发,在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中落地,两者相结合,创造出科普作品应有的效益,同时这也是科普事业能够可持续稳定向前发展的有效路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哈达副教授作了题为《从科普小白到科普创作者》的主题报告。哈达副教授以自己的科普作品《寻找古植物王国——一场穿越2.5亿年的地质学旅行》为例,介绍了从科普小白到科普作品创作者的历程。他指出,做科普要用心,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普工作,从艺术的角度为公众传递准确且通俗易懂的科学知识,以此来达到科普的目的。哈达副教授科普作品的成功出版正是得益于他对科普工作的用心用情、精益求精的态度,也反映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高质量科普作品不可或缺的因素。

脚爬客自然科普中心主任、武汉地学之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鑫作了题为《如何让自然走进公众的视界》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讲述了让自然走进公众视界的目的是要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让自然走进公众的媒介是科普作品,科普作品在公众和自然之间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他在报告中指出,新时期的地学科普工作应该立足大自然,利用打造的科普IP让自然走进公众视界,让公众在大自然中吸取科普营养,体验科普之趣。这是科普产品得以落地产生效益的途径,也是未来科普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特邀嘉宾作报告

(左上:李长冬;右上:刘福江;左下:哈达;右下:李鑫)


圆桌会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童金南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李江风教授、珠宝学院党委书记薛保山、海洋学院副院长陈刚、图书档案与文博部部长刘先国、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张梅珍、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党委书记马彦周、工程学院副院长章广成、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华文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科普创作与出版现存问题和解决办法”“科普作品宣传推广的相关模式和路径”“科普创作与出版融合发展平台的建设”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圆桌会议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研讨

(一排:童金南、李江风、马彦周;二排:刘先国、薛保山、章广成;三排:张梅珍、陈刚、陈华文)

圆桌会议后,举行了“科普作品创作与出版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并颁发了聘书,童金南、李江风、刘福江、哈达、李鑫等14位专家学者入选科普作品创作与出版专家委员会委员。江广长社长对各位委员对出版社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根据科普事业的发展,后期还会不断增补新的专家学者,拓宽科普工作的领域。

科发院和出版社为各位委员颁发聘书

(从左到右:胡祥云、李鑫、李长冬、刘先国、童金南、李江风、刘福江、哈达、陈晶、毕克成)

会议最后,由科发院胡祥云院长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出版社组织本次研讨会表示感谢,对出版社为学校科普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同时,对参与本次研讨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对学校科普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将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的“两翼论”,坚定不移推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他建议,科普作品的创作要多渠道、多形式,乘科普发展的春风,走高质量发展的科普之路。他希望,在座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学校的科普事业发展,共同为学校科普事业出谋划策,这也是学校将来加大在科普作品创作领域的投入和优化对科普人工作及人才考评机制的重要驱动力。

科发院胡祥云院长作总结发言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邮政编码:430074  办公室联系方式:027-67884137(传真)  电子邮箱:cbb@cug.edu.cn
CopyRight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