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English  |  社情一览  |  编辑风采  |  书海遨游  |  投稿须知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出版政策  |  联系我们
 转企改制:大学社战车提速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布时间:2009/04/13 15:36:40浏览次数:

自去年4月高校出版社第一批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进展如何有什么经验可供借鉴在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中。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如何全面推开 11月24日至25日.第二次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上述问题给予全面解析和回答。业界认为,随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61家高校出版社此次进入高校第二批改革试点,高校出版社将因体改规模的扩大向纵深推进。

经过一年多的进展,首批高校出版社19家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性和阶段性成果。据悉,19家试点都按照转制工作的要求,不同程度的完成了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产权登记。注册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妥善安置人员,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企业规章等工作。
据介绍,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整体部署,清华大学出版社等19家试点单位全部完成了企业法人登记注册。其中,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4家出版社完成了有限责任公司注册; 19 家高校出版社建立出版社董事会、监事会等三会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灵活的管理体制。可以说,通过体制改革,试点高校社创建了新体制,转换了机制,增强了实力和竞争力,并受到了优惠的经济政策和出版政策。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认为,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高校出版已走在文化体制改革和出版体制改革的前列。

转制后的高校出版社建立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学校作为出资人,从原来的管理职能转变为股东投资职能。学校不干预出版社日常经营活动,给出版社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出版社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经济和民事责任。社长对董事会负责,行政行使公司法定职权。新体制建立,使出版社经营自主权增加了,运行能力增加了,市场化程度提高了,展现出了很强的生机和活力。19家出版社在进行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进行内部机制创新,推进了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这种同岗同酬,同工同酬,按劳按贡献取酬的制度,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实现了多劳多得,兼顾效益的公平。

试点高校出版社经过转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和定位,优化了出版物结构,激发了活力,提高了竞争意识,加快了发展步伐,增进了规模效益。也享受到了出版体制改革的优惠经济政策和出版政策。目前。北京、上海、大连、武汉、广西等15家高校出版社不同程度的享受了企业所得税免交的优惠政策,使出版社增强了实力,积累了资金。而新闻出版总署对体制改革试点出版社给予政策倾斜,在书号、音像、电子网络出版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出版社加快多媒体立体化建设步伐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校出版社首批体制改革试点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对第二批体制改革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为实现形成科学有效的高校出版管理体制;形成充满活力与竞争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培育一批具有雄厚实力、较强竞争体制改革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19家试点单位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平均总资产增长率连续两年保持在13%以上,与2005年相比,2007年生产码洋增长19%,销售收入增长 12 %。目前 19 家试点出版社主要经营指标已占百家高校出版社的一半以上;总码洋占57%、销售收入占56%、税前纯利润占66%。

体改进入新阶段


  第二次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标志着高校出版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会议的举行让大家进一步领会了中央的精神,提高了对深化高校出版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大家认识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高校出版体制改革既是掀起社会主义文化改革新高潮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加快发展高校事业,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出版事业重要途径。有关领导对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国家优惠政策的解读进一步为大家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把深化出版改革的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增强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自觉性、坚定性和使命感;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出版体制改革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在此次体改工作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再次强调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他指出,高校出版社在我国出版业中具有重要地位,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是整个出版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重大决策的重要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184家出版发行单位完成了转企改制工作,占整个出版社1/3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竞争力显著提高。转企之后,出版发行企业资本机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发生了积极的变化。24家出版发行集团重印率,经过转企后,平均是50%,高于全国整个出版业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

吴尚之在总结发言中提出了八个问题,要求在高校社改制中把握。一是一定要处理和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二是把握好高校出版改革必须遵循有利于高校出版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大功能实现:有利于学校出好书,出人才服务科学研究;有利于高校出版社更好地坚持办社宗旨,做强做大;有利于与解放发展高校生产力的几个原则。三是把握好转制后的校社关系。四是要把握导向,处理好两个效益的关系。五是把握好改革与创新体制机制的关系。六是把握好改革,如内容创新、科技创新的关系。七是用好政策,调动社会一切资源,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八是做好解放思想的工作。

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在高校出版社改革中,提高对体制改革重要性、紧迫性认识是前提,对出版社体制改革的强有力领导是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是基础,严格规范转制是保障。

优惠政策保驾护航


 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企业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企业用地、人员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目前优惠政策已惠及2000多家改革单位。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国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文化单位约为2000多家,其中新闻出版领域享受到的财税优惠政策数量最多,约1510家。

据了解,凡是得到优惠政策期限长、减免税额多的单位,必定都是转企改制工作启动早,行动快的单位。 2003 年中央确定的35家试点单位,都是享受优惠政策最长,收益比较大的单位。实践证明,国家优惠政策对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今年年底,国家又出台了普惠制、有时间限制的优惠政策促进文化企业发展,全力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改革,加大扶持转制以后企业发展的力度。

据介绍,此次出台的优惠政策破解了试点单位在改革中遇到的难题。在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上,政策明确规定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管职责由财政部门履行,确定党委宣传部门负责国有文化资产重大事项变动的审查把关。这项新政策在原划拨土地的出资、退休待遇、职工合法权益保障等问题上也有一些明确规定,提出中央财政和有条件地方财政,要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要解决融资难问题,鼓励文化企业通过不同的方式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高新技术领域,鼓励文化企业技术创新,鼓励采用一些高新技术创新文化业态,发展传播技术,逐步建立覆盖广泛、传接便捷的文化传播体系。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8.12)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邮政编码:430074  办公室联系方式:027-67884137(传真)  电子邮箱:cbb@cug.edu.cn
CopyRight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