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English  |  社情一览  |  编辑风采  |  书海遨游  |  投稿须知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出版政策  |  联系我们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

ISBN:978-7-5625-1846-4 作者:桑隆康 廖群安 邬金华编
责任编辑:方菊 印次:1版5次
开本:16K 字数:150千字
出版日期:2016-02-01 定价:12.00
岩石学(Petrology)是地质科学中很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应该承认,由于传统的封建科举制度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使得我们的岩石学教育与国外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不仅课程体系落后、教学内容陈旧,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乏创新精神。为了改变这种落后面貌,深化课程改革,在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教育厅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岩矿教研室遵照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丈素养和科学素质”,要“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精神,于2000年完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岩石学》的编写工作(地质出版社,2002),切实破除了旧的《岩浆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和《变质岩石学》三大块的课程体系代之以一门《岩石学》课程的新体系;于2001年完成《岩石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指导书》编写工作,提出“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和野外教学三结合,将民族传统教育融入在野外教学中”的岩石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此次完成的《岩石学实验指导书》的编写工作,标志着一个由《岩石学》、《岩石学实验指导书》和《岩石学野外实践教学指导书》构成的新的岩石学文字教材体系的建立,我们感到无比高兴。由于这个新的教材体系与野外调查、室内研究和理论概括的岩石学工作程序相应,比较符合认识论,我们相信,新的岩石学教材体系必将使得岩石学课程教学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是湖北省(也是中国地质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地质学国家理科基地岩石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编号2002114,2002口2003)和湖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理科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问题研究” (编号2001D104,2001--2004)的研究成果,也是创建国家理科基地《岩石学》名牌课程的主要工作之一。指导书的编写宗旨是加强实践、提高能力,改变实验课教学观念、优化实验课教学内容,完善岩石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本着这一宗旨,编者力求指导书具有下列特色:

1.加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的有机联系。不仅形式上以一本《岩石学实验指导书》代替1989—1990年间我校出版的《岩浆岩石学实验指导书》、《沉积岩石学实习指导书》和《变质岩石学实习指导书》三本实验指导书,而且在研究三大岩类岩相学共性及差异、分析原三本指导书内容的基础上,专门用一章统一论述岩石观察描述方法和步骤,改变了三大岩类各讲一套的状况,有效地将三大岩类实验内容融为一体。

2.将实验课与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更好地相结合。一方面,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岩石学》中部分讲课内容放在实验课中结合实验材料讲,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从野外实践教学基地中补充部分实验材料,包括:大冶铁山的石英闪长岩,北戴河的斑状正长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红安高桥的榴辉岩、绿帘角闪岩、白云母—石英片岩等。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实验课上对已去过的地方或即将去的地方采集的标本薄片的学习兴趣更高。

3.体现变“以考核为主”为“以教本领为主”的实验课教学方法改革,以加强实践、提高能力。岩石实验课,是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为引起学生对平时实验课的重视,指导书中废除了未知鉴定。对每次实验除说明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外,还专门设有提示和思考题部分,以提示研究岩石的思路,反映教师的经验,帮助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兴趣。

4,增强适用性。在实验选材、实验课安排方面比目前教学计划有适当的拓宽,一方面给任课教师有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使指导书适用性增强,可供高年级岩石薄片分析课程使用,也可供岩矿鉴定工作者参考。

5.图文并茂。与本校以往出版的岩石学类实验指导书相比,图件做了较精心的选择和全面更新,力求达到图文并茂和能更形象地理解的目的。描述实例都有相应的素描图,具有更好的示范作用。
第一章 岩石观察描述内容和步骤 (1)

一、岩石手标本描述 (1)


(一)岩石总体特征 (11

(二)组成岩石各矿物的基本特征 (5)

(三)其他特征 (6)

(四)定名 (6)

二、岩石薄片描述 (6)

(一)岩石总体特征 (6)

(二)组成岩石各矿物的基本特征 (8)

(三)成因分析 (10)

(四)定名 (11)

(五)素描图 (11)

第二章 火成岩实验 (14)

单元1 火成岩的基本特征 (14)

实验1 火成岩手标本(2学时) (14)

实验2 火成岩薄片(2学时) (16)

单元2 超镁铁岩与镁铁质侵入岩 (19)

实验3 超镁铁岩(2学时) (19)

实验4 基性侵入岩(1学时) (21)

单元2 玄武岩及相关岩类 (23)

实验5 亚碱性玄武岩-碱性玄武岩(2~4学时) (23)

单元4 花岗质岩类 (25)

实验6 闪长岩-二长岩-正长岩(2~4学时) (25)

实验7 花岗岩-花岗闪长岩(2~4学时) (27)

单元5 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 (29)

实验8 安山岩-流纹岩-粗面岩(2~4学时) (29)

实验9 凝灰岩(2~4学时) (31)

单元6 碱性岩及脉岩类 (34)

实验10 碱性岩(!学时) (34)

实验11 脉岩类(2学时) (36)

第三章 沉积岩实验 (39)

单元1 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39)

实验1 沉积构造(2学时) (39)

实验2 沉积岩常见造岩矿物(2学时) (40)

单元2 陆源碎屑岩 (43)

实验3 砾岩(2学时) (43)

实验4 石英砂岩(2学时) (45)

实验5 长石砂岩(2学时) (47)

实验6 岩屑砂岩(2学时) (48)

实验7 粉砂岩和泥质岩(2学时) (50)

单元3 自生沉积岩类 (52)

实验8 内碎屑灰岩、泥晶灰岩(2学时) (52)

实验9 鲕粒灰岩(2学时) (54)

实验10 生物碎屑灰岩(2学时) (56)

实验1l 白云岩类(2~4学时) (60)

实验12 硅质岩(2学时) (61)

第四章 变质岩实验 (63)

单元1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命名 (63)

实验1 变质岩手标本(2~4学时) (63)

单元2 动力变质岩 (65)

实验2 动力变质岩(2~4学时) (65)

单元3 接触-热变质岩 (67)

实验3 接触-热变质岩1(2~4学时) (67)

实验4 接触-热变质岩2(2学时) (69)

实验5 接触-热变质岩3(2~4学时) (71)

单元4 低一中F/了造山变质岩 (72)

实验6 低一中级区域变质岩1(2~4学时) (72)

实验7 低一中级区域变质岩2(2~4学时) (74)

实验8 高级区域变质岩1(2学时) (76)

实验9 高级区域变质岩2(2学时) (78)

实验10 高级区域变质岩3(2学时) (79)

单元5 高P/T造山变质岩 (81)

实验11 蓝片岩和榴辉岩(2~4学时) (81)

单元6 混合岩 (84)

实验12 混合岩(2学时) (84)

附录 (87)

附录1 常见造岩矿物手标本鉴定特征 (87)

附录2 粒度对比图 (93)

附录3 矿物含量估计图 (94)

附录4 岩石鉴定报告实例 (98)

参考文献 (106)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邮政编码:430074  办公室联系方式:027-67884137(传真)  电子邮箱:cbb@cug.edu.cn
CopyRight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